【安全生产月】责任筑基,织密新能源安全生产防护网——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在“双碳”目标的加速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新能源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绿色能源产业的生命线——从戈壁荒漠的光伏矩阵到山峦叠嶂间的风电集群,每个环节都承载着安全与发展的双重使命。公司以“责任压实+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为抓手,将安全理念深度融入新能源产业建设全周期,构建起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新能源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屏障。
聚焦核心管控,构建多维安全屏障
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力工程施工等业务的安全管理难点,新能源公司靶向施策:织密扎牢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公司安全委员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各班组”逐级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清单,通过季度责任考核与年度履职评估实现安全责任纵向到底、压力传导横向到边;推动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深化“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激励党员在日常生产中带头落实安全规范;以“日巡查、周抽查、月专项检查”机制开展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建立详细的隐患台账,实施隐患“发现—整改—验收”全周期闭环管理,将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聚焦高风险环节,公司从严强化现场管控,以“查违章、除隐患”为突破口,强化高空作业防坠落、电气设备防触电等措施落实;通过知识培训竞赛、视频展播、实景案例教学、实战化应急演练等形式,提升应急队伍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夯实新能源安全生产的“人才根基”。
新能源公司完工塔筒堆场
制度创新引领,构建特色安全管理体系
对照国家应急管理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规范,结合新能源项目“特种作业频繁、特种设备多、生产设备风险隐蔽”等特点,新能源公司制定了覆盖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力工程施工、新能源运维服务等领域的33项安全管理制度。《新能源安全标准化手册》中,风电塔筒高空吊装 “十不准”、风电塔筒攀爬 “双钩双锁”规范等特色条款,实现行业标准与项目实际深度结合。凭借在风电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与丰富实践经验,公司参与编制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2264-2024《风力发电机组安全检验规范》,为规范甘肃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检验流程、提升风电项目安全运营水平贡献重要力量。2024年,公司顺利通过武威市应急管理局安全专家评审组验收,再次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
新能源公司塔筒生产车间
实践创新驱动,安全管控彰显行业特色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探索中,新能源公司推行生产厂区“安全网格”化管理,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外包队伍统一协调管理的要求,制定划分了塔筒焊接责任区、塔筒防腐责任区、塔筒安装责任区等多个责任区网格,将劳务外包队伍负责人纳入网格责任体系,负责自身作业区的安全管理;针对厂区大型起重机械吊装等高危作业,制定专项交叉作业方案,实施“重点监控巡查风险点”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针对风电项目运维服务百米高空作业风险,采取“双监护”模式,每处作业点配备地面与塔筒内两名监护员,通过立体化监管织密安全网。
经过多年的深耕与实践探索,新能源公司研发出一套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风电塔筒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装置,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可调节式锚固结构与塔筒内壁紧密结合,形成多点式安全挂点网络,彻底攻克了风电塔筒高空作业无可靠挂点的难题。这一创新成果已在甘肃白银靖远山东绿色能源风电项目、上海电建天祝县松山滩滩口2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多个重点风电项目中应用,显著提升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与效率。在风电塔筒内附件安装领域,公司创新推出“地面拼装+整体吊装”的施工工艺,通过在地面将复杂附件进行预组装,形成标准化模块,再利用特制吊装设备进行整体吊装,大幅减少了高空作业时长与风险。
新能源公司消防应急演练
面对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持续升级安全管理。公司将持续深化“科技+安全”“文化+安全”融合实践,在戈壁荒滩、高原山地间筑起更坚实的安全防线,为甘肃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推进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唯有安全托底,绿色能源的光芒才能永续闪耀。
通讯员:王保权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20日
点击量
0次